反复出现头晕、肢体间断性麻木乏力,一定要注意了,可能是脑梗塞!
我国脑梗塞患病总人数超过2800万,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近日,我院神经内二科收治了一例颈内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塞患者,我院专家团队借助先进的多模态影像技术进行精准评估,采用BASIS新技术成功为患者实施微创神经介入治疗,及时、有效地对患者颅内血管病变进行干预,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阿伯突发急性脑梗塞 新技术疗效更好、风险更低
65岁的赖伯,前段时间突然出现左侧肢体乏力麻木,走路不稳,拿东西费劲,于是到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就诊,详细检查后发现是症状性急性期脑梗塞,右侧颈内动脉闭塞,有不稳定斑块形成,血流动力学也不稳定,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存在大片低灌注区域,脑梗加重或再发风险高。
神经内二科邓伟胜主任医师团队详细评估后,决定为患者实施远端取栓支架保护下的球囊血管成形术(BASIS技术)为患者复通血管,解除赖伯脑梗塞进一步加重和再发的风险。
邓伟胜主任医师介绍,赖伯属于前循环的大血管闭塞病变(LVO),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闭塞(ICAS),闭塞节段长,病变段远端继发原位血栓。此类手术属于四级手术,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稍有不慎容易发生并发症。如果用传统治疗方法,常规进行机械取栓球囊扩张,容易发生血栓逃逸,堵塞远端血管。
而这次采用了BASIS技术,有以下几个优势:一是能够同时处理近端狭窄和远端栓塞,相较传统手术步骤可以减少器械交换,降低因器械交换所致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二是在国产创新医疗器械Syphonet®取栓支架的帮助下,利用Syphonet®取栓支架抓捕篮作为保护,降低因球囊扩张导致的血栓逃逸风险;三是能够避免传统手术取栓支架拉栓造成的内膜损伤、斑块破裂、血管痉挛的风险。
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的血管重新恢复再通,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此次采用BASIS技术为患者治疗,不仅获得了更好的疗效,还有效降低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风险。经过短时间的康复,赖伯终于可以出院了。
专家提醒,症状性颈内/颅内大血管闭塞的远期脑梗塞复发率高,脑梗后可能会导致瘫痪、失语、失明等永久性残疾,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一定要重视对颈内/颅内血管病变的筛查,及时有效预防脑梗塞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