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贤毕至,共襄盛会!近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分别牵头主办,梅州市人民医院协办的两场高规格学术会议“2025年广东省医学学术直通车-炎症性肠病梅州行”与“薪火计划2025消化病规范化诊疗城市交流会”在我院成功举行,全球知名IBD专家、第十一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IBD学组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陈旻湖教授率领陈白莉教授、毛仁教授等专家团队亲临指导交流。
两场会议聚焦炎症性肠病(IBD)诊疗,内容涵盖前沿进展、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专科共建、分级诊疗及区域IBD专病医联体发展等热点议题,吸引了粤闽赣边地区上百名消化科骨干参会。会议通过“临床实践+学术前沿”双轨模式,为提升梅州及周边地区消化疾病尤其是IBD的诊疗水平注入了新动能,指明了新方向。
双会联动 成果丰硕
广东省医学学术直通车-炎症性肠病梅州行(上午场):
上午9时,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的炎症性肠病专场在梅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一科拉开帷幕。会议以“学术直通车”形式,致力于将前沿诊疗经验下沉到基层。
上半场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旻湖教授率领的专家团队与梅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刘波颖教授、消化内一科江涛峰主任医师领衔的IBD-MDT团队共同展开教学查房,在床边通过对疑难IBD病例进行实践指导,现场形成“理论-实践-反思”的浓厚闭环学习氛围,既让业务骨干现场得到顶级专家的倾囊相授,感受大咖风范,又让疑难IBD患者享受到国内一流的诊疗水平服务。
下半场首先由梅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一科孙之梅医生带来两例疑难IBD病例分享,与会专家就诊疗方案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独到见解。随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陈惠新教授与东莞康华医院林晓东教授分别围绕IBD随访管理和早期筛查体系作了专题经验分享,为基层消化疾病发展和IBD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对区域IBD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薪火计划2025消化病规范化诊疗城市交流会(下午场):
下午14:30,由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主办的交流会在梅州启幕。梅州市人民医院刘波颖副院长作开场致辞,陈旻湖教授以《分级诊疗下沉与IBD发展》为题,剖析如何在现有政策背景下通过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实现合作共赢,最终造福IBD患者;陈白莉教授在《双重结合,从源至愈,克罗恩病治疗进阶之路—从机制创新到多重临床获益》的报告中指出,克罗恩病(CD)治疗领域新靶点药物迭代迅速,以IL-23为靶点的生物制剂正逐步进入临床。她强调,临床试验终点评估日趋严格,深度缓解能有效预测CD患者预后并降低疾病进展风险。
专科建设汇报环节亮点纷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陈惠新教授、东莞市康华医院林晓东教授、汕头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俞晶教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翁一洁教授、梅州市人民医院江涛峰教授等专家分别介绍了所在区域IBD专科建设成果,引发了与会者的热烈讨论,生动展现了广东省IBD专病医联体建设的蓬勃发展态势。
在“如何推动粤闽赣边IBD专病医联体发展”专题讨论中,来自梅州各县区、河源龙川、福建上杭、武平、江西寻乌等各地的医院代表就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技术帮扶、资源共享等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为粤闽赣边IBD专病医联体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会议最后,陈旻湖教授总结了会议的精彩内容,充分肯定了梅州市人民医院作为国家级IBD诊疗区域中心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区域IBD专病医联体的发展和协作提出殷切期望和前瞻性指导。
此次双会联动,充分体现了全国IBD领域引路人陈旻湖教授对粤闽赣边苏区卫生事业的深切关怀与大力支持,必将推动该地区消化疾病尤其是IBD诊疗水平迈上新台阶,进一步造福苏区人民,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在基层的落地实施提供了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