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心内科早年用胃肠机做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拼命”时光
文章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18日 作者:梅州市人民医院

光阴荏苒!自1996年穿上黄塘医院的白大褂,我在黄塘医院工作已经有20多个年头。这些年,见证了心内科乃至整个医院日新月异的变化,作为一位“老职工”,很多见闻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

刚入职黄塘医院,当时的心血管疾病与呼吸疾病合并在一起收治,还未单独设置心内科,收治病人仅仅按照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在同个科室做相对划分。

我刚入职时,全院只有六七百名职工,入职一段时间后,全院的医生护士基本都能认识。如今,医院在职员工已经超过三千多名,想把所有面孔都认识显然已是不可能。

心血管内科建科之初,我们医生不到10人,如今,仅我担任科室主任的心内一科就有医护20余人,专业医生7名。心血管病中心仅心内科就有5个科室,团队人才多了,医护人员200多人,专业医生超过30名,工作便能更好地开展

现在的医生可能很难想象,我们曾经经历过多么简陋的奋斗初期,2000年前后,钟志雄院长就担任了我们心内科的主任,在当时设备技术双缺乏的艰苦条件下,开启了多项新技术的探索,做出了很多在今天看来依然令人称赞的成绩。

当时,由于设备缺乏,技术开展也较为单一,很多心律失常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只能奔赴广州寻求治疗。除了冠心病,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专科疾病,患者发病初期得不到及时治疗往往只能拖延治疗,而危重患者在转诊广州的奔波中风险也很高。

面对患者需求,钟志雄院长决定开展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但是,标准的术式应该是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的定位下,才能准确定位起搏电极的植入位置。然而,医院没有开展该手术所需要的DSA机,怎么办呢?时任心内科主任钟志雄院长想尽办法,最终,用于开展钡餐的胃肠机被征用为DSA机的替代设备。

这对手术医生意味着不可避免的射线损伤。一方面,胃肠机的辐射量比DSA机明显大得多;另一方面,原来胃肠机的操作,医生是在隔离墙后面,现在这台手术,医生是要在手术室里面待很久的,医生完全暴露在射线下!

我至今依然记得,当时经历过最棘手的一台手术,由于患者心脏内膜不好锚定起搏器电极,难以准确定位心肌起搏点位置,需要反反复复多次操作,为了确定最佳的起搏点植入位置,手术整整持续了6个小时。这也意味着,在没有很好的防护条件下,手术团队在射线里暴露了如此长的时间。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时任主任的钟志雄院长没有退却,带领着科室为一名又一名需要救治的患者实施了起搏器植入手术,也让这项当时在粤东还极少的技术在梅州地区逐渐成熟起来,每年开展例数逐渐增加。

如今,医院拥有3台全进口的最先进的DSA机,心内科在设备实力上已经迈入一流水平,从OCT、IVUS、FFR设备、主动脉球囊反博等科内辅助设备,到FORCE CT3.0T磁共振、PET-CT等医院大型高值检查设备,均迈入了国内先进行列。无论术者、患者都能在安全的医疗环境下实施手术,但当年的“拼命”经历,却让我们科室的全体医务人员对医生这个职业的担当有了深刻的感悟与理解。

同样在这种“拼命”精神下,近几年来专科化建设大力推动,医院的心内科由一个原来项目不多的单一科室,发展到了一个几乎可以完成现代心血管介入领域所有手术的一流心血管病中心,每年心血管介入手术达5500多例,开展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TAVR)、房颤+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原位开窗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等高精尖手术,技术水平迈入国内先进水平。

回忆往事,我觉得每一名新入职的医生,都应该珍惜这大好发展的现在,不辜负峥嵘岁月那些奋斗的人为黄塘医院筑下的宝贵积淀。

钟志雄院长与李存仁主任在做心血管介入手术

 

关键词:暂无
梅州市人民医院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索
举报电话:2205101
邮箱:mzrmyydb@163.com

粤公网安备 441402020000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