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医院动态>>专家风采
神经系统肿瘤治疗专家张文波:脑肿瘤治疗理念新转变,更好保护患者神经功能
文章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5日 作者:梅州市人民医院

 

大脑是人体的“生命中枢”,也是人体最为精细和神秘的器官,一旦受损,伤害不可预料,可能会导致肢体偏瘫、失语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大脑内“动刀子”的神经外科医生,需要高超而精细的“手上功夫”,以及高精尖的手术设备。

神经内镜:勇闯“生命禁区”

多年来,作为神经系统肿瘤治疗专家,张文波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用精湛的技术和设备,在无影灯下娴熟精准地操作,屡次勇闯颅脑“生命禁区”,只为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在大脑常见的肿瘤中,脑胶质瘤、脑膜瘤最为常见。“神经外一科每年开展脑胶质瘤、脑膜瘤微创手术300例以上。”张文波介绍,从医二十多年,他在经历了从“用眼睛看”到“用显微镜看”的神经外科手术升级换代后,又经历了用屏幕看的新阶段——神经内镜手术。

神经内镜手术多采用经鼻入路的手术方式,“自下而上”的经过颅底到达手术部位,体表没有可见的伤口,避免了开颅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提高了手术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少,预后效果更好。

与传统显微镜手术相比,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可近距离抵达肿瘤,观察肿瘤及周边血管、神经、脑组织等,让术者看得更加清楚,手术更精准,避免对正常脑组织的牵拉,也避免盲目穿刺导致的出血,使手术水平和治疗效果均显著提高,为神经肿瘤带来“组合拳”式的精准切除。

听神经瘤患者:保“面”也保“听”

“十几年前,我们为听神经瘤患者做切除手术,往往会面临手术后,听力功能难以有效恢复、面神经损伤导致面瘫的风险。”张文波介绍,那时的设备和技术不如现在,如何在肿瘤全切除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患者神经功能,成为手术中最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也成为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为此,张文波带领团队在粤东地区率先开展“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该技术通过术中刺激颅脑神经周围组织,实时动态地发现并保护相关神经,让手术更好地避开神经,极大提高了术中对面神经、听神经的保护,降低手术对患者神经造成的损伤。

“未应用‘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时,这类肿瘤切除手术完全凭借医生经验。术中,面神经往往容易受压受损,变得像纸一样薄,保护率极低,致使术后很多患者出现面瘫、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张文波指出,现在,我院对听神经瘤治疗的目标已经完全升级,从最初的切除肿瘤挽救生命,到现在充分兼顾保护面神经功能和听觉的保留,保障患者在术后能够回归正常的生活。

脑科手术机器人:精准追踪病灶

在神经外科领域,精准医学、精准手术的运用,与手术机器人有着密切关系。我院于202012月,正式引进脑科手术机器人。脑科手术机器人能够帮助医生在脑肿瘤、癫痫、帕金森和脑出血等颅内疾病手术中,对病灶进行精准到0.5毫米级别的追踪和定位,极大地降低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额外伤害,推动神经外科手术正式迈进新层次的精准化、智能化的“机器人时代”。

“传统手术微创化,微创手术智能化,是我院神经外科的特色。”张文波介绍,我院引进手术机器人系统,不仅让神经外科在技术上、设备上更上一层楼,也让全市乃至粤闽赣边区的患者,在我院就可以享受高科技带来的高水准治疗,大幅提升了神经外科重点疾病、疑难危重疾病的救治能力。

目前,脑科手术机器人主要被应用于活检、导航、抽吸、毁损、植入、放疗等多种术式。其精准定位的技术优势,使得脑起搏器植入(DBS)技术治疗帕金森病、SEEG技术定位癫痫灶等高精尖的脑科手术,在我院得以顺利开展。同时,在脑科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开展神经内镜、显微镜手术时,能够更精准地进行病灶定位,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损伤和风险。

随着脑科手术机器人的使用,将为我院神经外科带来更多的手术革新,使我院的脑科手术更便捷、更安全,推动我院脑科手术迈入“精准、智慧”诊疗。

 

关键词:暂无
梅州市人民医院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索
举报电话:2205101
邮箱:mzrmyydb@163.com

粤公网安备 441402020000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