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医院动态>>媒体聚焦
张奇峰:身穿铅衣“护心人”,“重”在身“正”在心
文章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1日 作者:梅州市人民医院

下午1时43分,梅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介入手术室旁的休息室里,张奇峰脱下口罩,长长呼了一口气,食指轻轻按着太阳穴,而后接过护士递来的午餐,一边吃饭,一边询问接下来5台手术的准备情况。

每周二、四、五是心血管内三科的手术日,作为科室副主任医师、医疗组长,张奇峰总是承担着其中最难、最重的任务。2007年硕士毕业后,张奇峰来到梅州市人民医院工作,仅11年时间,张奇峰便从一名实习医生成长为该院最年轻的骨干之一,率领团队相继开展了阵发性室上速、室早、房颤的射频消融手术,左室多位点起博治疗心力衰竭等一系列心律失常介入先进技术,填补了多项粤东地区空白。

古代名医孙思邈是张奇峰的榜样,他把孙思邈的话“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悲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时刻牢记于心。“虽不能保证每个病都治愈,但愿尽全力救死扶伤。”张奇峰说。

张奇峰(右一)带领年轻医务人员查房。张奇峰(右一)带领年轻医务人员查房。

倔强的“牛” 钻研医学不解疑惑不回头

在工作时间里,听诊器就是张奇峰不离身的“宝贝”,出诊时,他把听诊器放手边,查房时,他把听诊器挂在脖子上,以便随时听取病人心率。洁白的大褂里,他总穿着条纹衬衫,黑框眼镜后是一对虽小但黑白分明的眼睛,白皙的皮肤显示出他缺乏太阳的“关照”。在同事和病人眼里,张奇峰是个话少、专业的医生,生活中有些腼腆,而工作时略显严肃。

1981年,张奇峰在平远的一个小山村里出生,从小乖巧懂事的他,一直是同龄人中的“学霸”。高中时,他出于对生物学的兴趣,而专攻生物科学,并顺利考上汕头大学医学院。本科时,他学的是临床医学专业,实习过程中,他对术科充满了兴趣,于是毫不犹豫地报考了汕头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内科的研究生。“我实操能力比较强,喜欢动手做手术,但又不喜欢纯外科手术,喜欢科学研究,心血管内科对我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8年的大学学习生涯结束后,张奇峰回到家乡梅州,开始在梅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通过刻苦的学习和扎实的基本功,不断获得科室资格较老的医生认可,让他在工作中充满热情和信心。

“他在工作中,就像一头牛,倔强的牛。”他的同事如是评价。确实,一旦钻研进专业技术领域里,他就忘我般地不解决问题就不“回到现实”,所以他无论在实操领域还是科研上,很快就在年轻医生中脱颖而出。2012年,他就获得了梅州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2013年至2014年,因为业务突出和基础扎实,张奇峰被医院派往省人民医院心研所进修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并在这1年里,参与完成心脏射频消融手术逾800例。进修回来后,在医院独立开展心律失常介入方面的治疗,也让梅州市人民医院成为全省较早独立开展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地级市医院。2016年梅州市人民医院按照学科建设专业化的思路而重新组合了心血管病中心,张奇峰被任命为中心秘书,心血管内三科医疗组长,在众多的年轻医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医院年轻的学科骨干。

“拼命三郎” 每个手术日平均6台手术

去年3月的一天,是心血管内三科常规手术日,张奇峰在完成当日11台心脏介入手术后,晚上8点多回到家。刚准备躺床上休息一会,就接到了住院总医师的电话,有一个急性心梗的患者,急需进行急诊手术。张奇峰放下电话急忙赶回手术室,凭着娴熟的技术迅速为患者开通了堵塞的冠脉血管,使患者脱离了危险。

但这个手术只是当晚手术的开端,陆陆续续下来,当晚张奇峰又接着做了4台手术,直到第二天的中午12点。最后一台手术,是一名68岁的女性“急性广泛前壁心梗”患者,手术中多次出现心室颤动、心跳骤停,紧急情况之下,张奇峰立即为患者进行心脏电除颤,积极心肺复苏,并果断为患者继续手术,最后终于让患者转危为安。

连续工作了40多个小时,张奇峰终于卸下重担,放下工作回家休息。“在工作中,是完全感觉不到累的,因为必须把所有精力放在手术上,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想累还是不累的问题。回家的路上我还在回顾每一台手术,直到回到家中,才感觉整个人都快虚脱了。”当记者问到工作40多小时后是否疲惫不堪时,张奇峰愣了几秒如是回答,思绪似乎还停留在当时的情景中。

事实上,连轴转是张奇峰的工作常态。手术日里,他平均要做6台手术,每年由他主刀完成的手术在600例以上,介入手术量连续多年位居医院第一。

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张奇峰的父亲罹患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尿毒症等多种疾病,一直在梅州市人民医院治疗,其间先后进行了4次介入手术,1次外科手术,病情十分危重。而心血管内科病人多,危急重症患者多,容不得丝毫闪失,于是张奇峰白天把牵挂放心中,打起精神工作,晚上和休息日里则守在父亲病床边。“我对父亲的病心生牵挂,但还有那么多人等着我救治,他们的亲人也备受煎熬。那一年里我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铅衣人” 边“吃”射线边救人

手术日里,从9点进入手术室,一直到当天所有手术结束,张奇峰基本不离开手术区域半步,休息、吃饭、如厕都在手术区域完成,所以他也很少有机会和太阳打“照面”,却时常与X光射线为伴。

为了防止X光射线对身体产生影响,心内科医生进入手术室时,都要在手术服中穿上厚重的铅衣,无论冬季还是夏季,一场手术下来,内衣都被汗水沾湿。“相比以前十四五斤的铅衣,如今六七斤的铅衣轻多了,但与其他科室的手术医生相比,穿着铅衣做手术还是要不便和疲累得多。”

虽然多了铅衣做防护,但长年累月做手术还是难免要受到X射线的影响。此前,心血管内科一位女性医生因X射线影响,白细胞减少,生理期改变,后来只好转换科室。张奇峰身边的同事也多反映,长期“吃”射线,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经常感冒发烧,白头发增多等。“我自己也时常感觉眼睛干涩。”张奇峰说。

因为工作繁忙,张奇峰疏于与家人的相处,有时甚至会忘记儿子的生日、结婚的纪念日,但他会尽量抽时间与儿子相处,在休息日时,带着儿子出游。“让我觉得十分欣慰的是,儿子很懂事,而且以有我这个医生父亲为荣,我妻子本身也是医生,十分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让我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尽管临床工作很忙,但张奇峰在工作之余也不忘学习提升自己。为了使病人得到更好的、更前沿的治疗,他不放过一切学习机会,努力汲取新知识、新观点,与科室同事团结协作,积极技术创新,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艺高胆大,前年,他为心动过缓的百岁老人完成了双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为这么大年龄的患者做这种高难度手术在粤东还是首例,这对于许多老医生而言,都是不敢轻易尝试的禁区。

“虽然这份工作压力巨大、工作繁忙,对身体也有轻微影响,但我热爱这份工作,我想挽救更多生命,治愈更多病人。”张奇峰深知穿上白大褂,就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病人将生命托付给了自己,就要有担当,就必须把病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只要在医生岗位一天,就要坚守干好一天!

关键词:暂无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梅州市人民医院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索
举报电话:2205101
邮箱:mzrmyydb@163.com

粤公网安备 441402020000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