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医院动态>>技术创新
全身多器官“血饥荒”,新技术助力打通高危冠心病患者生命通道
文章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24年06月21日 作者:梅州市人民医院

有时候觉得“心塞塞”,可能是血管中的“潜伏者”在作祟!71岁的陈伯今年2月起频繁心塞、胸闷痛,一查才发现心脏血管严重被堵!.......

情况危急,梅州市人民医院院长、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钟志雄教授团队为其实施国产经皮跨瓣膜心室辅助系统(pVAD)支持下的复杂高危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给陈伯打通了“心”通路。

陈伯病情复杂,全身多器官处于“血饥荒”状态

71岁高龄的陈伯,曾在10年前接受过心脏支架植入术,但因治疗后没有规律复诊,从今年2月开始,活动后频繁出现心塞、胸闷痛,前段时间症状越来越严重,陈伯赶紧到我院心血管内科进行检查。

我院钟志雄教授团队为陈伯详细检查后,发现患者严重心功能不全,心脏健康状况处于高度衰弱的状态:通俗地说就是心脏血管几乎没有一条是正常的,维系心脏正常跳动的几根主要血管均严重狭窄、堵塞,从而导致心脏的门(瓣膜)重度关闭不全,心脏泵血功能仅有27%,全身多器官处于“血饥荒”状态。此外,患者右冠状动脉近中段出现支架植入术后改变,支架内闭塞,且支架近端断裂、形成错位。

这种状况下,患者极易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情况,术中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的风险非常高,手术难度大。

 

新技术助力开辟“心”通道

面对复杂病例,我院钟志雄教授、心脏重症监护科蓝新平主任医师团队反复研判推演后,决定在国内自主研发的“SynFlow®3.0经皮跨瓣膜心室辅助系统(pVAD)”支持下为患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团队通过在股动脉建立通道将该装置送至心脏,在其支持下导丝终于顺利突破闭塞段,到达远端血管真腔内,球囊随之充分预扩张并顺利植入支架。手术成功完成,为患者打通了狭窄通道,“破”出了“心”生路。术后患者康复快,出院时已经可以行走自如了。 

经皮跨瓣膜心室辅助系统(pVAD)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壁垒,在术中可提供更好的血流动力学支持,稳定全身重要脏器的供血,而且费用也更经济实惠。通俗理解是一个暂时的“人工心脏”,可为高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提供术中和术后短期心脏支持,与全人工心脏(HAT)相比,具有创口小、安全性高、操作性强、并发症少等优势。

该系统对比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支持装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氧合器(ECMO)等,IABP对循环的支持力度相对小,无法满足全部需求,而ECMO又费用较高。

 

“冠状动脉复杂高危患者的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仍然是心血管领域具有挑战性的难题,有部分患者因多支血管严重病变、多种并发症等原因,手术操作更复杂、时间更长,在血运重建的过程中存在循环不稳定,甚至心脏骤停的风险,需要在心室辅助系统的支持下才能顺利完成手术。”钟志雄院长表示,让更多冠心病患者平安渡过难关是团队不懈追求的目标。

心血管病中心

我院心血管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是国家级的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心脏康复中心,是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团队勇攀技术高地,先后开展多个高难度手术为国际国内首次报道,在心血管危重症救治能力上更是不断突破,未来我院心血管病中心将持续为百姓提供高质量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暂无
梅州市人民医院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线索
举报电话:2205101
邮箱:mzrmyydb@163.com

粤公网安备 441402020000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