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疾病,看似悄无声息,却在悄然加重,它就是肺动脉高压,被称为“心血管疾病中的癌症”,许多患者长期面临气喘、乏力、活动受限的困扰,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五年生存率甚至低于多种恶性肿瘤。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是靶向药物治疗降肺压,但不少患者因个体差异,疗效并不理想。
肺动脉高压是指肺动脉压力异常增高的一种疾病,它让血液从右心脏流向肺部变得异常困难,久而久之会导致右心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肺动脉高压治疗策略不断更新,交感神经学说在肺动脉高压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正是针对这一机制的全新治疗方法,通过微创介入方式,精准消融肺动脉周围的异常交感神经,从而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脏功能,帮助患者实现长期病情稳定。
梅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钟炜教授团队继去年底成功开展粤东首例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并取得极好疗效后,近日,钟炜教授团队再次成功为一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PADN术!
微创手术精准施治,实现“点对点”消融
35岁的古女士,怎么也没想到一次常规体检会拉响健康的“警报”,被确诊患有肺动脉高压。这个诊断对于本就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她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尽管她一直坚持服用靶向药,但病情仍在进展。
检查报告显示,她的心脏因长期承受过高压力,已经不堪重负:右心室显著增大,三尖瓣也出现了重度反流,肺动脉压力更是达到极重度的水平,临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动脉高压(CTD-PAH),面对如此棘手的病情,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手段。钟炜教授团队经过反复研讨和评估,决定为其实施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
手术过程中,钟炜主任医师与团队其他成员紧密配合,通过右心导管检查、DSA肺动脉造影,并结合术前肺动脉CTA解剖结构特征,选择最佳型号的PADN消融导管,送至患者的肺动脉治疗靶点位置,精准定位后释放射频能量,有效地去除了目标位置的交感神经活性。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各监测指标平稳。 随后,撤出消融导管,待患者心率恢复至术前水平,再次行RHC右心导管检测,撤出导管及鞘管,确认无血管穿孔、血栓形成。
此次手术术后即刻观察到患者肺动脉压力下降8.9%,肺血管阻力下降16.5%,心输出量上升22.7%,患者中远期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及心输出量将进一步改善,手术圆满完成。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血氧饱和度由术前85%-90%之间,上升至92%-98%,趋于正常水平,以前患者上半层楼就会气急,需要大口深呼吸,现在活动能力明显改善,胸口无不适,出院前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达360m,手术效果满意。
PADN手术不开胸、创伤小、恢复快
PADN手术不开胸、创伤小、恢复快,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精准送达肺动脉的特定部位,实现神经消融,从而逆转部分病理改变、改善心肺功能。该技术是我国原创的全球创新疗法,梅州市人民医院作为粤东地区率先开展该技术的医疗中心,已为多位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钟炜教授指出:“肺动脉高压以往治疗手段有限,患者常面临‘药效不佳、病情反复’的困境。PADN的出现,为那些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提供了一条全新路径。我们希望通过这项技术,让更多肺高压患者能够实现长期病情稳定,回归正常生活。”
从气喘吁吁到行走自如,从血氧低下到呼吸顺畅——PADN技术正悄然改变肺高压患者的命运。梅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将继续秉持“技术强医、服务为民”的理念,以精湛医术与温暖关怀,为每一位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